《教育综合》


此文档已移动到 http://wiki.fe80.cn/

目录

一、教育学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由来

一人一书一句话:孟子《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

教育的定义

广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更狭义:德育

教育的基本因素

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历民生长相接济

  1. 永恒性:人在教育在
  2. 历史性:古今不同
  3.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的周期长
  4. 相对独立性:
    • (1)转化活动
    • (2)历史继承性-古今相同
    • (3)不平衡性,超前于或者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5. 生产性:潜在的投资
  6. 民族性:不同民族的教育不同
  7. 阶级性:社会主义接班人*

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起源学说

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简单 劳动 无级
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西方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 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 马(骑马)永(游泳)建(击剑)是猎(打猎)枪(投枪)骑(下棋)士(吟诗)
  • 马永建是猎枪骑士”。“马”对应骑马;“永”对应游泳;“建”对应击剑;“猎”对应打猎;“枪”对应投枪;“骑”对应下棋;“士”对应吟诗。
  • 骑士学校主要以家庭教育的形式出现

教育的总体特征

  1. 古代教育的总体特征【劳教脱离有阶级】
    • 古代产生了学校:脑体分工、经验积累、文字、国家的产生
    •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樊迟问稼
    • 阶级性、等级性: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 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象征性
    • 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2. 近现代教育的总体特征【义务教育世俗化】
    • 近代教育的特征: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

【劳教脱离有阶级】即生产劳动和教育脱离,简称为脑体分工。注意脑体分离出现在古代社会,给这句话要能反选。阶级即等级性、阶级性,要能区分两者。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全民多现身】

  1. 终身化: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教育思潮(之父:保罗朗格朗)
  2. 全民化:面向所有人开放
  3. 民主化:教育机会(起点、过程、结果);自由化 -机会平等
  4. 多元化:目标、形式、管理、内容、标准等
  5. 现代化:科学技术、设备、手段等,核心目标是追求人的现代化,关键是实现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

儒墨教育思想:孔子、孟子、荀子、墨子

  1. 孔子:人性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 孟子:性善盈科进
  3. 荀子:
  4. 墨子:

《学记》

作者:乐正克

地位:世界最早、教育问题

思想:

教育与政治:
启发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循序渐进:
课内课外相结合:
及时施教: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外国

苏格拉底

柏拉图的老师,道德培养,第一次将算数、几何、天文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产婆术:讽刺、助产术、问答法、归纳和定义。

产婆术的过程:

  1. 讽刺。让人感到无知。
  2. 通过一步步助产,得出结论。
  3. 进行归纳和定义。
  4. 另外一个版本(由于翻译不同):讽刺、定义、助产。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论灵魂》,“教育遵循自然”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欧洲古代教育理论的最高成就,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创立派

培根

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提出“教育学”应作为

夸美纽斯

夸的独立与大泛,班级百科循自然

教育学之父

1632年《大教学论》《母育学校》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世界图解》儿童插图教科书

主要教学原则:(直系巩自量)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

赫尔巴特

杜威

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巴特来规范、杜威真现代

自然派

卢梭

爱弥儿、自然主义思想

洛克

白板说

斯宾塞

赞可夫

瓦根舍因

布鲁纳

苏霍姆林斯基

布鲁姆

巴班

裴斯泰洛齐

其他派

克鲁普斯卡娅

凯洛夫

马卡连柯

杨贤江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五规律: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动因:
四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

课程

含义

课程的类型:

课程理论流派
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二级简答:学生在社会上学知识

课程设计的概念: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安排合成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

课程设计的模式:

课程内容组织形式:

教学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舰长传教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的结构):急领老公(巩)孕(运)检/机灵巩运查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背上做导学
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冯巩找阴(因)凉(量),寻(循)思理直发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一课程二师生三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评价

德育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P258)简答:演讲小说定价榜
  1. 有效的说服
  2. 树立良好的榜样
  3. 利用群体约定
  4. 价值辨析
  5. 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6. 角色扮演
  7. 小组道德讨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偶故事法(皮偶)10岁分水岭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两难故事法(柯南)海因兹偷药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级简答】
德育原则:陶行知集体疏导一连学生、积极守纪律才有尊严=陶行知集体疏导一连学生,积极守纪律才有尊严
中学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口诀:一教二班三活)

  1.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 社会实践活动
  3. 课外活动
  4. 共青团组织活动
  5. 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 班主任工作

方法:(榜样陶说品德段子)(说实情、评示道)

  1. 说服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语言说服、事实说服
  2. 榜样示范法: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 陶冶情操法: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4. 实际锻炼法:常规训练、实践锻炼
  5. 品德评价法:奖励、惩罚、评比、操行评定
  6. 道德修养法:自我反省

班主任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及方法(常规工作)
个别教育工作

教师

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师的领导方式
教师成长心理的成长历程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一级】
教师的心理健康

学校管理

二、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规律的科学。

结构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从形式上归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现象

心理学主要流派

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感知觉

感觉

概念

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种类

一般规律

  1. 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2. 差别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差别的能力
  3.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受的最小强度
  4.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异

感觉的相互作用

  1. 感觉适应
  2. 感觉对比
  3. 感觉后效
知觉

概念

对客观事物整理属性的反应。

种类

  1. 空间知觉
  2. 时间知觉
  3. 运动知觉
  4. 错觉

整体特征

  1. 选择性
  2. 恒常性
  3. 理解性
  4. 整体性
观察

记忆

记忆的概述
记忆过程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记忆的发展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注意

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规律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

情绪和情感

意志过程

意志概述

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及其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动机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

元认知及其作用;元认知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

  1.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并不是普通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简单应用)

  2.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

  3. 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五要素

  1. 学生:①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研究对象;②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③个体差异,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需要
  2. 教师:主导,关键
  3. 教学内容:知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
  4. 教学媒体:载体、工具
  5. 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口诀:教师教学环境中用教学媒体学生教学内容

三过程

  1. 学习过程(核心)
  2. 教学过程
  3. 评价/反思过程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教育

271敢签巨星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内化学说

最近发展区

埃里克森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婴儿期、儿童早起、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成年早起、成年中期、成年晚期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个别差异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沉思型、冲动型

辅合型、发散型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分类

加涅:言语学习、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我国学者:只是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行为习惯。

一般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
负强化:摆脱厌恶刺激
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
消退:无任何强化物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认知学习理论

(1)科勒的完形-顿悟说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五、新课改

五、教育法律法规

六、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动力功能

调节功能

教育功能

评价功能

师范功能

引导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全局性

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超前性

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导向性

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示范性

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1. 教师职业理想
  2. 教师职业责任
  3. 教师职业态度
  4. 教师职业纪律
  5. 教师职业技能
  6. 教师职业良心
  7. 教师职业作风
  8. 教师职业荣誉

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

  1. 教师义务
  2. 教师良心
  3. 教师荣誉
  4. 教师幸福
  5. 教师人格
  6. 教师威信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 “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5.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七、教育教学技能

教育技术学

教材教法

教育技术学

教材教法

这里是文字

教育技术学

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