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面试课题


目录
分类课题
信息技术概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搜索引擎的使用
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获取信息的途径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成
二进制与数制转换
电子邮件及其工作原理
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
信息处理系统的组件和软件
虚拟现实
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阶段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问题
安全使用信息系统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御
办公软件的使用Word的使用
Excel的使用
PowerPoint的使用
数据分析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的主要特征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音频信息的加工
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动画制作软件flash
多媒体作品设计脚本的基本过程
网络技术应用认识IP
因特网的发展
IP地址的分类及其管理
局域网和广域网
DNS域名系统
域名的基本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组建无线局域网
网页制作html
数据库技术认识数据库
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优势
select语句(基本结构和操作符)
交叉表查询
数据库中的报表
程序设计初步算法描述
常量、变量及表达式
信息系统开发的四个阶段
数组的维度和定义
选择排序算法的思路
数据库检索原理及SQL语言概述

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传功夫真驾驶

【答题套路】层次+核心+适当解释。

(1)普遍性:信息是无时不有,无时不在的。

(2)传递性:信息传递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3)共享性:信息可以被多个接收者接收并加以利用

(4)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有载体,且载体可以不唯一。

(5)真伪性: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有真假之分。

(6)价值性:同一则信息,对不同的人来说,价值不同。

(7)时效性:同一则信息,在不同的时间内,价值作用也是不同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记忆口诀】语文印电计

(1)第一次变革:语言的使用。这是从猿进化到人的标志。

(2)第二次变革:文字的创造。首次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第三次变革:印刷术的发明。初步实现了广泛的信息共享。

(4)第四次变革: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进一步突破时间和时间的限制。

(5)第五次变革: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至此走进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系统主要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其中,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躯壳,主要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又是中央处理器的核心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又可以组成了主机;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可以组成外设。

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的灵魂,主要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组成。系统软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搜索引擎的使用

常见的搜索引擎包含三类,分别是全文(关键字)搜索引擎、目录(分类)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

其中,全文搜索引擎的原理是先由服务器端搜集网络中的网页,组建数据库;用户在浏览器界面输入关键字后,服务器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字与数据库中的网页进行全文匹配;最后按照匹配的结果进行排序后,反馈至浏览器界面。该搜索引擎的核心特点是范围广、更新及时、查询速度快,但准确性差。

目录搜索引擎的原理是事先搭建多中分类的目录,由人工审核网站提交的信息(如网站描述关键字),如果通过则归类到相应目录下,用户根据已经建好的目录逐级(先大类再小类)查找信息。其核心特点是范围小、更新不及时、查询速度慢,但准确性高。

而元搜索引擎没有独立数据库,只是向用户提供搜索界面,然后从其他网站中搜集结果。

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获取信息的途径

信息安全问题

安全使用信息系统

《安全使用信息系统》教案 -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三小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作为普通用户安全使用信息系统的常见防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及学生思考、交流,学生意识到个人安全使用信息系统的重要性,能安全地使用信息系统,降低信息安全威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安全、规范的信息系统操作习惯,增强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知道作为普通用户安全使用信息系统的常见防护措施。

教学难点:学生养成安全、规范的信息系统操作习惯,增强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首先教师提问学生遇到的信息安全方面的事件,学生可能回答QQ账号被盗、银行卡里的资金不翼而飞、计算机硬盘异常损坏导致里面的文件无法读出、电脑中毒.再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普通用户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尽量避免类似安全事件发生呢?由学生的疑问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教授新课

1.设置安全的密码

(1)教师通过谈话和情景引导学生意识到设置密码的重要性,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复杂的自己都忘记。

之后教师提出如何设置密码。学生先思考,再查看课本分析比较自己的想法和书上设置密码方法的异同,最后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通过“思考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讨论成果,提高学生安全使用密码的意识。教师最后提示我们不仅要设置好密码,使用密码时还要有安全意识。

2.病毒防范

教师通过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好病毒防范工作,学生根据之前的知识经验结合课本思考,并组织学生结合“实践活动”为家中电脑做病毒防范,查杀病毒。

3.个人数据的备份

(1)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初步了解备份的两种方法–本地备份和云备份,再请同学结合课本查看两种备份方法的注意事项,最后组织学生结合“实践活动”备份计算机和手机中的数据。

(2)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拓展,了解废旧设备的处理办法。

4.安全使用网络

教师通过情景引导学生意识到互联网上的安全隐患,提出接入网络时的注意事项的问题,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先思考,同桌两人再讨论,最后师生一起总结注意事项。

(三)练习

请学生们结合思考活动,巩固今天所学知识,并思考其他的安全威胁和个人安全防范应对方法。

(四)小结

组织学生交流并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回忆作为普通用户常用的信息系统安全防范方法,增强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

(五)作业

回家后利用家中计算机和手机等设备,尝试书本上的实践活动。

四、板书设计

1.设置安全密码
2.病毒的防范
3.个人数据备份
4.安全使用网络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御

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1)系统病毒

(2)蠕虫病毒

(3)木马病毒、黑客病毒

(4)脚本病毒

(6)宏病毒

(7)后门病毒

(8)破坏性程序病毒、玩笑病毒、捆绑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

(1)寄生性,是指计算机病毒不能单独存在,需要寄生在其他程序中。

(2)传染性,又称自我复制,程序之间、计算机之间、网络上等。

(3)隐蔽性,是指病毒发作前需要隐藏起来,不被发现。

(4)潜伏性,计算机病毒从入侵到其发挥作用中间会有一段时间。

(5)可触发性,发作的导火索,一般是一个特定时机(如某个时间点、运行程序时等)。

(6)破坏性,病毒发挥其作用,既可以破坏计算机软件,也有可能破坏计算机硬件。

(7)不可预见性,用户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什么类型的病毒。

在日常生活中可采用以下方式防治病毒:

(1)安装正版杀毒软件,杀毒软件经常更新,以快速检测到可能人侵计算机的新病毒或者变种。

(2)重要文件进行经常性的备份,一旦遭到破坏可及时恢复文件,防止病毒破坏造成重大损失。

(3)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不随意接受、打开陌生人发来的电子邮件或通过QQ传递的文件或网址。

(4)不轻易使用来历不明的光盘、移动磁盘,使用前先杀毒处理,提高安全性。

(5)计算机发现病毒或异常时,迅速隔离,立刻断网,以防止受到更多感染,同时防止计算机成为传播源。

(6)使用复杂的密码,提高安全系数。

(7)了解一些计算机病毒知识,做好预防措施。

二进制与数制转换

《二进制与数制转换》教案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二进制的基本规则;理解按权展开求和法、除R反向取余法;学会利用方法对二进制与十进制数进行相互转换;了解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转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进制转换的方法;小组合作体验生活中RGB颜色转换数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力和思考力;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举一反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二进制的基本规则;学会利用方法对二进制与十进制数进行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理解按权展开求和法、除R反向取余法;了解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转换。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实例导入:教师为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两组数据案例,例如二进制数1011和十进制数11。教师提出问题:数据输入计算机后结果一致吗?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带着问题,教师分别演示两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的结果,请学生观察结果并进行大胆猜想,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往数制转换的方向思考,引入课题。

(二)新授活动

1.二进制基本规则

(1)教师过渡:为了弄清数据输入计算机后结果一致的原因,首先需要掌握二进制的基本规则。

(2)教师围绕着两组数据,进行二进制基本规则的讲解:

①二进制的基数为2,两个基本数码是0和1;

②采用逢二进一的进位规则,例如1+1=10;

③不同的数位对应不同的权值,权值用基数的幂表示。

2.除2反向取余法、按权展开求和法

(1)学生根据二进制的基本规则,结合书本的方法,自主探究十进制数转换二进制数。

①方法过程: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可采用除2反向取余法,即将十进制整数除以2,得到商数和余数,用商数再除以2,依此类推直到商数为0为止,得到的余数按照逆序排列,即为换算的二进制数的结果。②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引导学生注重整除过程准确性和余数逆序排列两个重点和易错点。教师举例演示除2反向取余法并引导学生结合自主探究结果进行互动。(2)学生根据二进制的基本规则,结合书本的方法,自主探究二进制数转换十进制数:

①方法过程: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常用的方法是按权展开求和。二进制数中每位数字的权是以2为底的幂,按权展开求和。

②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引导学生注重每位数字的权是以2为底的幂的变化过程。教师举例演示按权展开求和法并引导学生结合自主探究结果进行互动。

3.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数的相关表示规则

教师讲授不同进制的右下角标明基数规则和原则并举例说明。

①右下角标明基数规则:不同的进制,常在数的右下角标明基数。

②遵循原则:基数是可使用数码符号的数目,R进制的基数就是R,遵循“逢R进一”原则。

③举例说明:例如,(27) O是八进制数,(FFCC66) 16是 十六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还可以分别用O (大写字母O,下同)和H (大写字母H,下同)表示,例如27O、FFCC66H。

4.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特点

教师讲授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特点。

①八进制数特点:基数为8,逢八进一,1 位八进制数可以用3位二进制数表示。

②十六进制数特点:基数为16,逢十六进一,1位十六进制数可以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

(三)巩固提高

小组合作体验生活中颜色值RGB (64,224,208)转换十六进制数的过程。

①学生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学生分别对应颜色值RGB (64,224,208)当中的数字64,224,208,对它们进行十六进制数转换。

②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尝试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转换,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和方法步骤.上严谨细致。③学生交流汇报:分组汇报转换结果,第一组64转换结果为40,使用的是除2反向取余法求二进制数,再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第二组224转换结果为E0,使用的是除16反向取余法;第三组208转换结果为DO,使用的是除16反向取余法。

(四)总结

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所学知识。

二进制的基本规则;按权展开求和法、除R反向取余法;不同进制的右下角标明基数规则和原则;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特点。

(五)作业

作业:转换身边的数制,将#9400D3、#D2B48C表 示成相对应的RGB颜色值。使用计算器程序,验证上述结果。

四、板书设计

1.二进制的基本规则
2.按权展开求和法
3.除R反向取余法
4.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特点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展示作品

1.教师利用大屏幕呈现图像合成作品,孙悟空和超人的合成照片,提问同学们观看感受。

2.接下来教师引导同学,的确照片是合成的,提问同学们关于合成照片我们可以利用什么呢?给同学呈现素材照片。

由此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一-图像的加工。

(二)教授新课

任务一:剪切合成图像

1.教师引导学生若要完成简单的图像加工,首先要进行图像的剪切和拼接,从而引出任务- -剪切图像并合成作品。接着教师展示“写意生活”主题相关素材,并利用矩形选取工具对“校园小景”进行图像剪切,然后布置合作探究任务:学生试着用不同的工具完成“篮球”、“街舞”两个素材的剪切,并总结不同工具的特点。

2.图层命名和图像大小调整布置成自主探究的任务,让同学们结合教材自主完成,并展示作品。

任务二:添加文字、设置背景

1.关于添加文字的操作,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可以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刚才所制作的作品进行文字插入和美化o教师提示同学们观察当插入文字之后:图层的变化。

2.教师提示同学利用渐变工具和画笔工具修饰背景,布置任务: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合作设置。

内容范围

1.学生通过尝试利用不同工具完成图像剪切,并能够试着总结出各工具的应用特点,如矩形选取工具:选择对象为图像中的一整块矩形区域。魔棒工具:图像和背景色色差明显,背景色单一,图像便捷清晰。

磁性套索工具:图像边界清晰,磁性套索工具会自动识,别图像边界,并自动黏附在图像边界上。

2.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完成,利用“编辑、变换、缩放”命令调整图像,然后移动工具调整位置,并组内推选优秀作品进行互评。

3.学生自主操作,利用文字工具进行文字的插入,利用变形文字工具和字符格式工具调整文字。并通过教师的提示,知道文字图层的自动添加。

4.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美化背景的操作。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布置任务,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后实践练习中设置贺卡。学生协作完成,完成后进行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通过巩固练习的设置,能够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

总结:提问学生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作业:课后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以及预习下一节课。

(五)布置作业

下课之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下节课中继续分享。

四、板书设计

板书
图像信息的加工
1.图像的裁剪与合成
2.添加文字
3.设置背景

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自拍并加工的“校园最美课间操”的视频短片,然后给学生展示制作视频的素材

(二)教授新课

1.视频加工工具

2.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

3.视频信息的简单合成

(三)巩固练习

请学生们利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自己到网上下载素材,完成对自己家乡进行宣传的视频,并发送到教师机上,出示“操作评价表”,要求学生互相分享评价。

(四)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交流并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视频信息采集加工的操作技巧。

(五)布置作业

下课之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下节课中继续分享。

四、板书设计

板书
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1.视频加工工具
2.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
3.视频信息的简单合成

认识IP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准确说出IP地址概念;完整复述IP地址格式及分类方法,能通过计算分辨出IP地址的类型。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直观感受IP地址的作用和便捷;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掌握 IP地址的分类形式,并能正确辨别IP地址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体验通过计算识别IP地址类型的学习乐趣,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同时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理解 IP 地址的概念,熟记 IP 地址的格式组成和分类方法。

【难点】

能进行 IP 地址类型识别;学会查询自己的IP地址。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看见过一些违法的网站,这些网站都有什么内容呢?你来说一下,非法广告的网站、盗版的小说或者视频的网站。这样的一些网络违法行为,其实对我们生活是有一定的害处,那么我们中国最早的一起破获的网络犯罪是什么时候?那么它又是什么样的形式?我们警察又是如何破获的这样的一些案件呢?那么接下来从你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看我们的视频

1.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内容是关于我国首例利用因特网破获聚众赌博案件

(1)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概括视频主要内容

2.设置疑问:公安机关根据什么线索进行破案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 IP 地址的概念。

环节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答一答

(1)学生自习课本上关于 IP 地址概念的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 IP 地址”,老师做补充总结。

任务二、查一查

1.设置小竞赛,根据查看本机 IP 地址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查看自己计算机的 IP 地址。

2.请较快完成的同学说出自己的 IP 地址,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任务三、说一说

1.学生利用 2 分钟自习书上内容,讨论 IP 地址的组成特点。

2.教师带领学生结合黑板上记录的 IP 地址,总结 IP 地址组成特点,包括点分十进制的表示方法及网络标识、主机标识;并通过对网络号和主机号的讨论,引入 IP 地址分类的概念。

任务四、辨一辨

1.学生们花 5 分钟时间自习书上内容,小组 IP 地址划分的依据和规律,小组代表进行回答,老师作总结补充。

2.设置疑问:根据 IP 地址分类的特点,分析 IP 地址每个字节能表示的最大数值,同时总结 IP 地址对应的第一字节表示的数值的范围。

3.设置疑问:根据黑板上记录的 IP 地址,判断其 IP 地址类型,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IP 地址判断分类的方法,并介绍记忆分类方式的便捷方式。

环节三、巩固提高

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完成巩固训练习题:

1.请学生随机说出一个 IP 地址,设置纠错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IP 地址组成特点。

2.进一步训练学生辨别 IP 地址类型的能力,突破难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1.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要点。

2.首尾呼应,回顾上课播放的视频,请同学们思考警察到底是如何根据 IP 地址查获罪犯,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对此进行分析。

3.通过上一个问题引出关于 IP 地址管理的问题,请同学们课后去查资料,下节上课时请同学们分享。

四、板书设计

板书
认识IP
1.IP地址的概念
2.IP地址的格式
3.查询IP地址

IP地址的分类及其管理

局域网和广域网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电话网络中,漫游费用比较贵,同一个地区相对便宜,使用短号不扣费。

网络的分类标准有很多,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大小,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

一般来说,使用局域网传输数据速度比较快,而使用互联网则比较慢。

(二)教授新课

局域网

局域网,顾名思义,是覆盖局部地域的计算机网络(图 3.2.3),比如,计算机教室中的网络。组成局域网的计算机多则数百台,少的可能只有两三台,这些计算机一般可以同时访问网上的各种信息系统。现在,无线局域网已经在生活中普及,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设备大多具备了接入无线局域网的功能。局域网这个“大家庭”中的“新面孔”已经越来越多了。

广域网

广域网一般用于把不同地区的网络连接起来,覆盖的地理范围比较大。例如,一个公司在各地的分支机构所组建的计算机网络可以看作局域网,而把这些分支机构的局域网连接起来,就形成了跨越多个地域的广域网。因特网可以看作覆盖范围最大的广域网。

共享上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接入互联网的设备越来越多,例如PC机、手机、监控器、电视机,以后或许冰箱空调都需要联网。王红希望家里的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能同时上网。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一位同学告诉她,可以利用路由器实现共享上网。

实现共享上网的方法有很多,其原理大体相同:把访问请求发送给直接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或网络设备,由它们获取相应的信息后,反馈给请求者。

(三)练习与讨论
(四)小结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

(五)作业

四、板书设计

1.局域网
2.广域网
3.共享上网

DNS域名系统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列举两个使用IP的网站和使用域名的网站,让同学们进行上网,并说出使用IP上网的问题。

数字形式的 IP 地址,对人来说,还是难以记忆。因而,人们又采用了字符型的标识——域名。

为什么要使用域名?(1)方便网站的IP地址更换而不需要告知他人;(2)方便记忆与访问;(3)识别机构;(4)智能DNS解析

(二)教授新课

域名的概念

由于IP地址具有不方便记忆并且不能显示地址组织的名称和性质等缺点,人们设计出了域名,并通过网域名称系统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使人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地址数串。

域名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域名由2个或2个以上的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用英文的句号“.”来分隔,最后一个“.”的右边部分称为顶级域名(TLD,也称为一级域名),最后一个“.”的左边部分称为二级域名(SLD),二级域名的左边部分称为三级域名,以此类推,每一级的域名控制它下一级域名的分配。

例如,www.moe.gov.cn 就是一个域名,其中 cn 表示中国,gov 表示政府机构,moe 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www 是服务器的名称,合起来可以理解为“中国政府机构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一台名为 www 的服务器”(图 3.2.17)。

域名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地域、一个单位或一个机构的网络系统,也可以用来表示网络中的某台计算机。例如,tsinghua.edu.cn是清华大学网络系统的名称,这个网络系统中可能包含多台计算机;www.tsinghua.edu.cn是清华大学网络系统中名为 www的计算机,拥有这个域名的计算机通常负责提供万维网服务。

常见的顶级域名

域名中包含的很多字符串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比如,com表示商业机构,hk表示中国香港,mail表示邮件服务,blog表示网络博客服务,等等。

(三)练习
(四)小结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域名的几个要点。

(五)作业

四、板书设计

              DNS域名系统
1.域名的概念
2.域名的组成
3.域名机构及名称

组建无线局域网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课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组建无线局域网的硬件设备及其功能,了解互联网的接入方式,知道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通过组建小型无线局域网,体验无线路由器等常见设备的安装及设置方法,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树立合理使用无线局域网的意识,能预判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培养信息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实例导入:小明同学在家看NBA直播的时候,因为无线网信号时有时无,错过了很多精彩的瞬间,所以他决定重新换一台路由器,希望同学们帮助他更换路由器。从而引入本课《组建无线局域网》。

(二)教授新课

1.组建小型无线网络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组建无线局域网的步骤。(连接设备、配置无线路由器、启用安全策略)

(2)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学微课,组建无线局域网。(①将无线路由器的wan线连接外网网线。②将路由器的lan口通向网线连接笔记本电脑。③接通路由器电源)

2.配置无线路由器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如何配置无线路由器。(①观察路 由器参数,记录型号及路由器的IP地址,填写相应数据至实验报告中。②访问路由器。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无线路由器的IP地址,并设置登录密码,进行访问,做好记录。③设置路由器的网络参数,并记录。(打开“网络参数”、 观察“WAN口设置”、记录IP地址的获取方式、观察”LAN口设置”,记录IP地址子网掩码等信息)④设置无线网络。⑤若要再次修改路由器参数,必须重启路由器,恢复路由器出厂设置快捷操作:长按”reset’ 按钮5秒。

(2)小组代表演示操作。

3.使用客户端验证无线网络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手机连接到自己设置的无线局域网中,通过访问网站验证是否连接是成功。

(三)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简述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方法与步骤。

(三)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交流并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方法以及配置路由器的注意事项。

(四)作业

下课之后,思考如何提高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下节课继续分享。

四、板书设计

1.组建小型无线网络
2.配置无线路由器
3.使用客户端验证无线网络

数据库

常量、变量及表达式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学习,掌握Python语言的基本知识,学会定义变量和常量,掌握变量与常量命名的约定原则。(2)通过学习,掌握利用运算符写出各种表达式以及表达式的运算求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自助探究、讲解的方法,通过运算表达式的求值计算的过程,了 解人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掌握Python语言的基本知识,体验通过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计算机编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兴趣,养成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Python的常用变量及变量名的命名规则,掌握表达式的书写及求值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表达式的运算规则及求值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回顾Python语言常用的数据类型(Python语 言常用的数据类型有整型,浮点型,字符串型,布尔型,列表),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并引出本节课《常量、变量及表达式》。

(二)教授新课

1. 常量与变量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程序设计语言中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常 量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变量是指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其值可以改变的量称为变量),

(2)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变量名命名规则》教学微课。

(3)学生总结视频中变量命名规则以及注意事项。

2. 运算符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几种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

(2)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Python语句中的算术和关系运算符,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哪些算术和关系运算符是数学课中没有学过的,哪些和数学课上的写法不一样?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了解Python语言中常见的逻辑运算符,并制作成表格。

(4)教师请一位小组代表通过多媒体展示绘制的表格。

3. 表达式运算规则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总结表达式的运算规则。

(三)练习

学生们利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完成Python语言表达式的书写。

(四)小结

组织学生交流并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Python语言中变量与常量命名的约定原则以及表达式的运算规则。

(五)作业

下课之后预习Python的语句和程序结构,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板书设计

板书
常量、变量及表达式
1.常量与变量
2.运算符
3.表达式运算规则
视频教学汇总